公告: 让村歌、村晚、村BV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助力!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今天是: 2024年04月27日星期六

破茧成蝶 《龙船调》故乡利川唱响文化强市新曲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1-8-4

位于鄂西南边陲、八百里清江发源地的利川,是一片文化的富矿区。这里有传唱全球并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维也纳大厅的《龙船调》,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肉连响》、《利川灯歌》,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鱼木寨。不论是以《龙船调》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以大水井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都积淀着这方巴楚文化水乳交融之地留存下来的文化基因。

从这些难得的基因探秘出发,利川文化掘金的脚步从未停歇

725,经过为期两天的角逐,共有26人在电视剧《大水井》演员、歌手公开选拔恩施赛区海选中成功晋级。而记者18日走访该电视剧主要拍摄地——利川市大水井古建筑群时,利川市诗词楹联协会的5名专家正在当地“找感觉”,准备为修缮中的李亮清庄园配上对联。

在利川文化掘金路上,这只是随手拈来之例。秉承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利川市充分发掘、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推动着这个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奋力迈进。

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

平均海拔1100多米的利川,是有名的西部凉城。夏日走访利川,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7198时许,利川市逸园广场彩灯闪烁,人头攒动。1000多名市民,有老人,有年轻姑娘,也有小孩子,正和着《龙船调》,跳着清江舞。与逸园广场一样,市区内的清风明月广场、时代广场、腾龙广场等大型广场和30多个锻炼点,成为市民健身娱乐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以广场为载体,该市按照“政府搭台、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唱戏”的办法,全力打造“利川之夏”广场文化品牌。《七月放歌》、《山茶之夜》、《廉政之光》、《和谐家园》、《军民情》、《谱写灿烂之歌》、《青春飞扬》、《春天的故事》、《巴山之春》、《今夜星光灿烂》等200多场文艺演出活动曾在这些广场上演。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空城。”这是利川市文体局局长赵龙曾说过的一句话。在微风徐徐的夜色中,我们走访一个个广场,感受着如此闲适的城市风情,也更能嚼出这句话的味道来。

广场文化兴盛的背后,是该市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的崛起。

位于城中心的都亭办事处,下辖14个村(居民)委员会,有常住人口8.5万,流动人口10余万。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主任向伦勇介绍,辖区内现活跃着1支电影放映队、23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队伍、15支业余文艺宣传队,组建的还有京剧联谊社、书画协会、诗词楹联小组、全民健身俱乐部、民间礼乐队。今年上半年,办事处组织参加了“迎新春、送春联”、“迎新春京剧演唱会”、“闹新春民间文艺街头巡游”、拔河比赛、送戏下乡等大型活动,做到了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村每月一场戏。谭立祥、姜明章是办事处下辖龙潭村的村民。69日,谭立祥一家三代9口人、姜明章一家3口,和向伦勇一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一家亲》节目录制现场,这两个家庭表演的《盼红军》、《扇子歌》、《龙船调》等利川民歌,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在曾分管该项工作的市文体局副局长甘远成的记忆中,近几年来,这些“歌舞之乡”的农民歌手,携着以《龙船调》为代表的民间歌曲、以肉连响为代表的民间舞蹈,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已不下10次。

走出山门与根植农村并向而行。自2004年以来,利川市将2000多场戏送到了村寨,在农村放映电影2万多场,送图书下乡20多万册。

文化遗产保护破茧成蝶

巴楚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历史文化在此深厚积淀,利川是全州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市。

718,走过写有“青莲美荫”的朝门匾额,记者踏进李亮清庄园。这个建于清代中期至解放前夕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着24个天井、170余间房屋,目前正在修缮当中。

李亮清庄园是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一部分。除李亮清庄园外,大水井古建筑群还包括已完成修缮的李氏宗祠,以及修缮还未启动的高仰台李盖五旧宅。出生于1986年的郭高飞,是李亮清庄园修缮工程的现场监理,来自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自庄园启动修缮以来,他一直呆在利川,甚少回家。曾担任过重庆古镇修缮监理的他告诉记者,李亮清庄园陆续修建而成,时间跨度长,几乎每个房间都处于不同时期,各有特色。在修缮中,他们一直坚守最少干预原则,尽量“修旧如旧”。目前,绣楼、小姐楼、黄氏老宅等庄园主体建筑修缮已基本完成,工程做旧方案正在拟定当中。

在《利川市文化大事记》上可以查到,大水井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正式动工于20063月底,当时仅有国家文物局下拨的40万元文物维修专项资金。此后,国家文物局和当地财政陆续共投入3000多万元,以保证修缮工程的顺利推进。

大水井文物管理所的龙浩,带我们参观了李氏宗祠。穿过高高耸起的前院墙,我们走进祠堂内,印在墙上的“忍”字、摆放于阴暗房间里的长长的办案桌、用铁链围起来的悔过石,无不彰显着一种肃穆。

和龙浩一样,管理所的张光、谢书达常年住在大水井古建筑群里。每天早上8时和下午4时,他们会固定对展陈的300多件文物一一进行清点巡查,而更多的文物征集工作和展陈方案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716,李氏宗祠修缮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及州、市文体局的验收。专家们表示,修缮工程可争取申报国家级优良工程,并可作为湖北国保单位修缮的典范,在全国推广经验。

在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大水井古建筑群引来了投资者的关注。赵龙介绍,今年3月,香港宗源集团董事长韩南保到利川考察,与市政府签订了意向性投资协议,计划投入3个亿,对大水井进行旅游开发。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利川共确定文物点264处,其中新发现161处。与大水井一样,在现有的34个文物保护单位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控制,该市开展了一系列保护管理工作。

而在文物保护工作得以提升的同时,利川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正日渐深入。曾分管“非遗”保护工作的孙绘介绍,全市目前已搜集、整理出民间文字资料4665件,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信仰、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等类别。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利川市赢来了“最具中国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等美誉。此外,利川市文体局、市民族艺术团与腾龙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的大型土家族原生态情景歌舞剧《夷水丽川》,自20059月上演以来,已成为全省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旗帜。

聂成、全友发来自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的柏杨镇。聂成是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全友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年逾七旬的他们,自8岁开始练唱山民歌,到现在“还是喜欢唱”。在柏杨坝村,下雨天,他们曾连续4年给村民们教唱山民歌。

文化遗产研究的春天随着保护、挖掘、整理的深入而到来。该市已出版了《鱼木寨研究》、《利川民族文化揽胜》、《大水井古建筑群》、《利川文化遗产撷英》、《支罗船头寨研究》、《利川小曲》及由《利川民间故事集》、《利川民间歌曲集》、《利川民间歌谣集》、《利川民间舞蹈集》、《利川民间吹打乐集》构成的“利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集成”。

文体基础设施脱胎换骨

位于滨江北路、清风明月广场旁的利川文化传媒广场,将在8月份投入使用。

19日的华灯初上时分,在保安“大开绿灯”之下,记者得以进入其中、先睹为快。圆形的利川文化传媒广场主楼高高耸起,紧挨着的是体育馆和剧场。这些建筑的主体工程都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一些收尾工程。在体育馆和剧场里,肉连响、摆手舞浮雕雕刻得十分精美,几十张州内美景图片排列整齐。

这一省委宣传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试点项目,占地45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其主楼共25层。项目建成后能满足全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图书阅览、科技展览等多种需要。

在利川城市新区,这一项目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即使拿在全州文体基础设施的大盘中考量,它也是目前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赵龙介绍,按照“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科学编制规划方案基础上,利川市多次跑省赴京争取项目,以改善全市的文体基础设施。目前,该市投入500多万元,建成了385家农家书屋;投入近200万元,完成106个农民健身工程;争取资金240万元,完成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维修工程;争取资金204万元,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另外,还争取到了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配送的富康放映车一辆、价值30万元的流动舞台车及总价值52.8万元的数码放映机12台。

来到城郊龙潭村,设在村委会大楼里的农家书屋里,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文教、政法、科技、健康、历史、电教等方面的近5000册藏书。而在二楼,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开电脑,村民们既可观看名家讲座,还能点看京剧、话剧、地方戏、相声、小品、杂技等精彩节目。

家住龙潭村的谭建春,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翻开有着密密麻麻字迹的记录本,她介绍,平均计算的话,每年约有1200多人到农家书屋借阅图书。为了方便村民,农家书屋在周末全天开放,平时也有专人值班管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行走在文化掘金路上的利川市,脚步仍未停歇。采访完毕的当天,赵龙即随利川市主要领导一起,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他们是去申报“中国楹联文化之市”的。作为正在努力创建的目标之一,在利川建设文化强市的征程上,它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又一笔。(中国文明网 孙涛 刘洪浩 尹佳 何启波)

Copyright©2009-2022 xfwmw.com版权所有北京四维力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246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