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让村歌、村晚、村BV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助力!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今天是: 2024年12月06日星期五

乡村文化复兴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1-11-12

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村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复兴。 建立健全乡村文化科学研究体系,组织乡村文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树立一流的乡村文化品牌;打造乡村文化人才形成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了必要的软环境。不断提高乡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能力,培养一支知识渊博,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热爱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队伍。

什么是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两者只有分布上的差别而无性质上的不同。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乡村文化又分为乡村物质文化和乡村非物质文化。

乡村物质文化

乡村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乡村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自然景观、空间肌理、乡村建筑、生产工具等等。

乡村非物质文化

乡村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包括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村规民约、宗族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古朴闲适的村落氛围等。

乡村文化景观分类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土地表面文化现象综合体,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录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

乡村文化景观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且见证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尝试和努力,印记了乡村的兴衰荣辱和沧桑变化,从而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实物见证。

物质类文化景观

传统聚落景观:古建筑、传统民宿、乡村街道、特色村巷、牌坊、石窟、遗址、宗教场所;

农业生产景观:梯田、田园景观、特色农业景观、鱼塘、运河、引水渠;

土地利用景观:山林、水系、土地利用格局;

非物质文化景观

生产生活方式:饮食、服饰、耕作方式、传统手工艺、居住习惯;

风俗习惯:宗教与祭祀活动、语言、节庆、庙会、礼仪、丧葬、婚嫁;

精神信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世界观、图腾、村规民约、道德观念;

文化娱乐:文史、音乐、戏剧、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杂技、艺术作品;

历史记录:神话与传说、人物、事件、族谱、地方志。

复兴乡村文化

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

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

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乡村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村文化。同时,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乡村兴则国家兴。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不仅是文化本身的胜利,也代表着亿万农民在文化精神上的认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用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应当充分抓住机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创造性,致力于乡村地域文化、公共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化,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乡村文化产业的GDP比重逐年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乡村文化事业的推动下,通过文化产品、旅游消费形成广泛的产业集群,全国以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小镇为内容的乡村文化产业机构多达两万多家,并保持着良好增长势头。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基础设施互联和互通需求,塑造了乡村和区域文化品牌,反过来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和发展,由此推动了乡村相关休闲、娱乐、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谋划、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改革发展,将乡村文化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唱响村歌,点亮村晚,跳美村舞,传承村志,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2009-2022 xfwmw.com版权所有北京四维力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246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