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让村歌、村晚、村BV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助力!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今天是: 2024年04月20日星期六

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亦需提防“跑偏”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2-7-11

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潮汹涌,文化产业园区方兴未艾……种种喜人景象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但专家提醒,内容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在加速前进中,应注意把重心放在优质内容的生产制作上

保持逆势增长,展现旺盛活力重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突破万亿元大关

“如果把我们园区的33家企业看成是一家企业,那么我们的规模将进入国内出版业的前几名。”说起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成立2年来的发展,园区负责人唐学雷深感欣慰。他介绍说,目前园区入驻的33家企业涉及图书策划、编辑、发行和数字出版等领域,2010年出版图书近万种,码洋70亿元,上缴利税15亿元。

唐学雷说,每天上下班和午饭时间,园区大楼的电梯都不够用,“看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我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出版的人都觉得很受鼓舞。”

近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文化创意产业依然保持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逆势增长态势。北京、上海、湖南、浙江、江苏、云南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皆超过5%,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我的观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就更快一些,重点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介绍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左右,创造的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吸纳就业所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

据北京市发改委预测,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文化创意增加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占到GDP15%

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GDP10%。而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整体规划,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GDP有望达到10.6%左右。

陈少峰认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一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国内市场的文化需求激增;二是文化体制改革释放了企业的能量;三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开始见效。“这10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到各地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扶持鼓励政策,政府的这种引导作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开始发挥出来了。”陈少峰说。

“凡是入驻园区的企业,首先是享受房租补贴,其次是书号资源倾斜,然后是员工培训等服务。”唐学雷说,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园区写字楼对外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是7元,但入驻企业只需承担3元,其余部分由政府承担,为此西城区政府每年要拿出2000多万元补贴。“现在每个星期都有企业追着我要求入驻,但园区的物理空间已经没了,所以对企业我们也是从严把关,必须是有特色、有实力、有发展的优质企业才能进来。”唐学雷说。

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在政策上各出奇招,吸引文化企业入驻。沈阳蓝海和平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定,入驻企业免两年房租,两年后给50%房补;每年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对实现上市的,研发出国内国际顶尖产品和技术的企业给予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也将给予奖励。沈阳市和平区区委书记林强说,目前基地的签约总额已突破500亿元,并有6个项目落地开工,年内还有20余个项目开建,预计2015年园区总产值将达800亿元。

民营企业成“新兴文化力量”,文化企业成批上市宽松的政策环境激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许多企业负责人的一个共同的感受是“这些年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一位出版公司的负责人说,2003年以前,民营出版公司只能从事发行工作,但又不允许搞批发,要做也只能偷偷摸摸,“在别人眼里,我们就像是位于灰色地带。”但随着新闻出版总署降低书刊发行业的准入门槛,民营出版公司也能拿到总发行的执照了。以往民营出版企业通过买书号的方式出书曾被视为违规之举,但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民营出版企业定性为“新兴文化力量”,民营出版企业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国有出版社合作。他说:“虽然现在民营公司还没有出版权,但通过和国有出版社的合作,我们也可以出书,现在市场上的畅销书基本都是民营公司做出来的。”

这家公司目前有员工500多人,年策划出版图书600多种,码洋5亿元,去年上缴的利税达12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的下一个梦想是上市融资。他说:“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但现在已经非常现实了。”

唐学雷说,目前入驻出版创意产业园的企业至少十几家有上市意愿,为此园区请来北京市工商局负责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领导作专题辅导,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颇受欢迎。

如果说靠自己的发展积累资本是做加法,那么上市融资就是做乘法。在目前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情况下,上市融资是加快做大做强的捷径。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已成为一股难以阻挡的热潮。尤其是今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信息统计,截至今年511日,全国已有13家文化企业排队上市,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会展等诸多领域。其中不乏广州金逸影视传媒、保利文化集团、万达电影院线、湖北知音传媒、中航文化、东阳青雨影视文化、上海炫动传播等多家在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企业。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出版传媒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国家层面的三大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将陆续上市。同时,广东、上海等地方出版集团也已经准备上市,按程序正在申报。

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据本报记者了解,磨铁图书、新经典等知名民营文化公司已接受数轮风投,单笔投资都在2000万美元以上。

“包括人民网在内的文化类企业上市后之所以表现得那么抢眼,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者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陈少峰说,目前A股市场里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总数不过六七十家,总资产不过2000亿元左右,所占比重还不算大。

政府驱动,还是市场驱动 文化创意产业需小心“特色陷阱”

“文化创意产业能有今天的发展,政府功不可没。”但陈少峰同时认为,虽然政府驱动型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作用巨大,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应当转变为市场驱动型模式。他说,“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不能让企业养成政策依赖症。”为此,政府需要转变思路。

他建议,政府应从目前的“优惠(土地、财税)+扶持(补贴)”转变为“奖励+考核”,“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给予奖惩,特别是要使企业真正去做文化,而不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去搞别的,比如房地产。”陈少峰说,“如果那样,就背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本意。”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主任毛凤坤说,文化产业基地现在很多,但相当一部分基地只是挂了一个牌子,缺乏真正做内容的企业。北方某市的一个动漫基地变成了别墅区,每栋别墅上画个唐老鸭、米老鼠就算是动漫基地了,这就让一些吃政策饭的企业混了进来。

目前学术界一般把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内容产业、传媒平台产业和文化制造业。其中内容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核心。但我国的情况是文化制造业的比重太大,真正的内容产业反而很小。

“而且,做内容的都是中小企业,像手机阅读这样的平台反倒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公司在做。像万达这样的大公司只愿意去做院线,而不愿意去做内容。这和发达国家完全是反着的。”陈少峰说,小公司的实力决定了它们不太可能拿出面向国际市场的大投资、大制作,也就很难形成品牌。反过来说,没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品牌,也就难以发展壮大,成了恶性循环。

20124月,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3D版)在中国上映仅一周,票房收入就突破5亿元。这一数字不但大幅超越1998年该片引进中国时的3.6亿元的票房纪录,而且位居全球第一。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市场巨大,但同时也说明,这样好的市场我们没有用好的作品去占领。

陈少峰说:“我们之所以缺乏好作品,和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关系。许多人都认为,必须有特色,观众才买账,其实不是这样的。文化产业是大众产业,不能过分强调特色,否则,就不可能面向全球受众。好莱坞大片有特色吗?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主题,但英雄主义、家庭亲情、冒险精神……全人类都能接受。我们的戏曲有特色,皮影有特色,剪纸有特色,但你能靠这些去打开全球市场吗?好莱坞电影是老少咸宜的,全家人都能坐在影院一起看。可我们的电影票房85%来自18岁至30岁的青年群体。这个观众面就太狭窄了。《让子弹飞》、《建国大业》在国内能大卖,但出了国就没多少人看了。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只强调特色,而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大众属性。”

毛凤坤认为,目前体制机制上也有一些障碍有待破除。比如分配机制不健全,真正搞内容原创的公司在收入上反倒不如搞平台和渠道的企业;版权保护也需加强,音乐产业目前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盗版严重。“文化产业的基础是人才,现有的国有体制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点本事的都出去自己干了,有的甚至弄成了上市公司。国有文化企业的奖励回报机制亟待完善。”毛凤坤说。(来源:中国文明网)

 

Copyright©2009-2022 xfwmw.com版权所有北京四维力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246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447号